2020-03-20 | 文章来源: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客观题和主观题都有。一般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或者是对其执行的误解。这里,我们将着重分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是只关注少数人的发展。从下面正反两个例子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从正面来看,老师照顾大家;教育公正;不要冷落每一个人,不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均衡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只关注一部分人(尖子生);男女有别;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不面对所有的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面例子:五育并举;各方面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知识+智育);均衡的课程设置;综合评价;反例:只关注部分(只关注分数论);占领风格类;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成绩。比如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娱乐教育,大量的文体课没有充分开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基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在认识到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人格发展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人格发展的教育。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老师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特长;学生发现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开展多样化的兴趣活动;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从反面来说,忽视或打压后进生;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个人。比如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的错误解读,尖子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里要注意的是,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指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平均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普遍的。我们应该立足于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
素质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出埃及记》:鼓励新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反例:灌输式教学;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只关注标准答案。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问学生 什么是融雪 ,有同学说 雪融化的时候就是春天 但是老师直接否定了这个答案,认为标准答案是 融雪是水 这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理念,需要每个人去理解和记忆。这里有一个适合每个人的公式: 提速(平实)人格达到两头 。最后,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您巩固:
1.(单选)我们想做 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孩子 这反映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 .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反对区别对待的错误思想,故本题选a。
2.(对或错)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参考答案】:十、分析: 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没有达到。
智朗教育浅析
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智朗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时事】查看每日时事新闻+时事模拟。
回复【数据】即可免费获得各省参考资料。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