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 | 文章来源:
陶行知原名文卓,后改为知行合一。1914年赴美留学,在哥大师范学院受教育期间,受到著名教授杜威和路萌的赏识,与柯·曲波关系密切。
1917年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回国,引进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23年辞去东南大学教职,与朱、颜在京发起并组织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先后赴豫、浙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环境、掌握国家命运的重要途径。他梦想用平民教育来打破贫富悬殊,“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926年,他为中华教育改良会起草了《改革中国农村教育宣言》,提出“筹款一百万元,征集一百万同志,倡导一百万学校,改革一百万乡村”。
1927年春,在南京和平门外的晓庄创办南京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晓庄学校。他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学一体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亲自实验。他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寻找改造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出路,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倡导乡村教育、兴办乡村学校的先驱。“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对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的看法,以及陶行知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1930年,晓庄学校被当局查封,他因被通缉而逃往日本。他于1931年春天回到中国。1932年在上海郊区大厂(取宝山、上海二字)创办山海工程团,提出“勤工俭学,以团养生”的主张,试图将作坊、学校、社会融为一体,实现普及教育 hellip hellip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病逝。中共中央上海办事处主任周恩来在给中共中央的唁电中说,陶行知先生的逝世“是中国人民不可挽回的又一损失”。十年来,陶先生一直遵循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是一个毫无保留地跟党走的党外布尔什维克。”8月11日,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写了一首挽歌:“悼念千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为了苦孩子做骆驼”,陶行知真心实意地想教育劳动群众和他们的孩子。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去世,陶行知先后倡导和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创办了晓庄学校、山海工程集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虽然口号在变,形式在变,但中心思想一点都没变,就是如何普及教育。因此,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独特的举措,如“科学结婚”运动、山海工程团、报童工程团、流浪儿工程团和“小先生”,还有专门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勤劳人民的子女的育才学校。
【考场再现】
1.“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的名言。
A.魏书生b .陶行知c .蔡元培d .严宗林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知识点。陶行知提出教师被称为“世世代代的楷模”、“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对教育和学生的无私奉献为人们所称道。他提出,对待孩子要“以心来,而不取半草”。所以,这个问题是b。
2.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学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 .黄炎培c .蔡元培d .陈鹤琴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A项,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包括生活即教育 mdash mdash生命理论的核心;即社会学校;教学做一体化等。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生活即教育是他一生的追求。B项,黄炎培职业教育是个人为社会服务,为世界和国家提高生产力的准备。教育的目的是让失业者有工作,让有工作的人快乐。C项,蔡元培教育思想,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提出了教育独立的主张。陈鹤琴是一名早期儿童教育家。根据题目的表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做合一”,所以这个题目是a。
智朗教育浅析
扫描二维码 middot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智朗教师考试
回复 教育理论 可以查看两个学习的每一章老师的习题。
回复 视频演示 查看各个学科的视频演示!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
本文来自智朗教师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