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 | 文章来源:
在教师招聘的考题中,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古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当然在备考中,以客观题为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学记》曾说:古之君,立国之本,教为先。阐释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孔子还率先阐释了教育与政治、教育与个人的关系。
(1)功能性:对社会繁荣、富有、有教育意义。它第一次解释了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富强指的是人口,富裕指的是经济,只有有人有钱,教育才能发展;个体上:性别相近,学习距离较远,是指虽然天性相似,但后天环境使学习习惯变差,距离较远。
(2)人性论:孔子认为少即是自然,习惯即是自然,即性相近而学远。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人们的智力还是有分类的。比如有句老话:生而有知者,生而有知。学而知之者,第二遍;很难学,也是第二次;困了不学,人家就是下一个。比如你在中等水平以上,你就可以在中等水平以上;如果是中等水平以下,就不能讲太多;如果你只有智慧,你不可能愚蠢,等等。这些都说明孔子其实认为有些人是不能教育的。
(3)在教育对象上:没有针对所有人的阶级。他说:“我照顾好自己就没有遗憾了。”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妇女和奴隶无法接受教育。
(4)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为官。学得好就做官,所以是在老百姓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5)教育内容:孔子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编了六经。人们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培养我们的性格,然后提高我们的文化。比如,如果能不遗余力,就应该学文学。
(6)教学方法:学思做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诲人不倦。
苏格拉底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助产士。他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冬天,他只穿一件单衣,经常光着脚。就身份而言,他是一个 贱民 。孔子和孔子相比,属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可以算是从小衣食无忧,但他们在思想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苏格拉底也认为,人性是不同的,但教育使人改变。他们的天赋越好,就越需要接受教育。因此:
(1)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2)教育内容:德性即知识。所以在内容上既要学习品德,也要学习知识。
(3)教育对象:也强调教育不分阶级,略有区别。苏格拉底的家乡是雅典,同样重视男子教育而不重视女子教育。但是苏格拉底对奴隶的看法是可以教育的。
(D)教学方法: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称助产术,是一种启发和归纳的方法。因此,从方法上看,他们是东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归纳法的人。
各位同学,关于孔子和苏格拉底,用客观题备考还是很重要的,考试频率高。希望你能好好记住他们!
智朗教育浅析
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智朗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时事】查看每日时事新闻+时事模拟。
回复【数据】即可免费获得各省参考资料。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