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 文章来源:
课程评价价值取向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每一次课程评价所体现的具体价值观。评价取向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因此,评价的定位实际上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
分类:目标导向、过程导向、主体导向。
一、目标导向评价
命题:将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与预定的课程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评价者是主体,被评价者是客体。
代表人物:泰勒、布鲁姆等人。
理论:用 科学范式 作为基础,应追求客观、科学的评价。
方法:为了使评价结果 目标 、 准确 ,采用 定量研究 方法,这种评价取向往往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预定的课程目标。
目的:获得被评价的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是否 符合标准 数据。
优点:促进了课程评价的科学化进程,简单易操作,在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
缺陷: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观性、创造性和不可延伸性,以及过程本身的价值。它在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把人对象化,简单化。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
命题:过程取向的评价力图使课程评价打破预定目标的局限,强调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和教学运行过程中的一切情境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互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无论是否符合预定目标,都应得到评价的支持和肯定。
代表人物:斯克雷文(斯克雷文、梅)、斯坦豪斯(应)。
理论: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以及过程本身的价值,受 实践理性 主宰。
方法: 定量研究 方法和 定性研究 。
优点:我们开始认识到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和教学运行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
缺陷: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肯定不够彻底。
第三,评价的主体定位
命题:主体性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多值判断的过程。在评价情境中,教师被认为是课程和教学情境 内部员工 在评价中要有主观性,而不是被动性和供给性 外部人员 评价的对象;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师生是平等的评价主体。
方法:我们提倡定性评价,反对定量评价,因为定量评价本质上受 解放理性 受支配的,它主张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把人的自由解放作为评价的基础。
含义:真正的主观评价不是基于外力的监督和控制,而是基于每个主体自身的行为 意识和能力 。每个人的命运都取决于他自己,但他对别人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主语是 自治 用 责任 的统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老师和学生是一种 互动主题 关系,评价过程是一个民主参与、协商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多元价值和尊重差异成为主体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了课程评价的时代精神。
[练习]
1.根据评价的取向角度,下列不属于学习评价的是()。
A.目标导向的评价b .定量评价
C.学科取向的评价d .过程取向的评价
2.目标导向的课程评价重在判断()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A.教学过程b .教学结果
C.教学内容d .教学进度
3.主体性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
【参考答案】
1.B
2.B
3. radic
智浪教育解析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qgjsks
回复 时政热点 可以查看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回复 教育理论 可以查看两个学习的每一章老师的习题。
回复 视频演示 可以查看教师招聘/特岗教师面试备考视频。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