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98291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报考指南

建构主义知多少,建构主义概述

2019-02-20 | 文章来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这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大发展。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采用简答题,考查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另外,个别客观题会考察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茨基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他们认为知识不是一个准确的内容,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学生的经历进行再创造。

1.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和一种假设。

(2)知识不能准确概括世界规律。在具体问题中,该用的时候不能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创造。

(3)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都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的理解都会是一样的,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取决于具体情境中的学习过程。

2.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及其巨大潜力。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历背景形成自己的认识,而每个人的认识往往侧重于问题的不同方面。

根据上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而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

3.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应该积极建构信息的意义,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2)学习的社会互动。学习者是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化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相关工具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学习社区的合作和互动。

(3)情境学习。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认知观。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动中,而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的应用活动才能被人们真正理解。人的学习要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可以逐渐掌握相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并形成相应的知识。

4.教学观

由于知识和学习建构过程的动态性和相对性,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的、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成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经验的重组、转化和转化。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不是绝对真理。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是建设性的、社会互动的和情境性的。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是不会空一头扎进教室的。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